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无菌药品密封完整性检测方法选择指南
随着2024年国家药典委员会相继发布《9650 无菌药品包装系统密封性指导原则》(第一次)、《9628 无菌药品包装系统密封性指导原则》(第二次)以及第三次征求意见稿,密封完整性检测成为制药行业关注的焦点。2025年版《中国药典》明确规定,注射剂、生物制品等无菌药品需采用适当的密封完整性检测方法。指导原则中详细介绍了多种检测方法,包括真空衰减法、压力衰减法、高压放电法、微生物挑战法、示踪气体法和示踪液体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制药企业在选择时需综合考虑产品特性、生产环境和成本等因素。
本文由济南三泉中石技术服务旨在为制药企业提供科学的选型依据,帮助其根据产品需求和生产实际选择合适的密封完整性检测方法,从而提升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保障药品质量。
密封完整性检测的重要性
密封完整性检测是无菌药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药品包装的密封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无菌性和稳定性,进而影响患者用药安全。随着监管法规的完善和各地药监部门对密封性检测的持续关注,科学选择检测方法已成为行业共识。然而,面对市场上众多的检漏技术,制药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检测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从产品适用性、检测方式(无损/有损)、生产现场适用性和成本四个方面,探讨密封完整性检测方法的选择要点。
选择密封完整性法的关键考虑因素
1. 产品适用性
不同包装形式和内容物特性对检测方法的选择有显著影响。企业在选择检测方法时,应结合产品特性和实际测试数据进行评估,而非简单依赖经验判断。
案例分析:以单抗产品(大分子生物制品)为例,部分观点认为真空衰减法不适用于大分子产品,因其可能因堵孔导致假阴性结果。然而,Sumspring三泉中石通过Leak-S微泄漏密封性测试仪(真空衰减法)测试发现,有些厂家大分子产品确实会出现堵孔现象,造成假阴性的出现,但部分单抗产品的阳性样品检出率可达100%。这表明,检测方法的适用性需通过实际测试验证,而非一概而论。
建议:
针对不同包装形式(如安瓿瓶、西林瓶、预充针等)和内容物(如液体、冻干粉、生物制品),进行针对性测试。
收集真实数据,评估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 无损检测与有损检测
检测方法分为无损和有损两类,企业需根据产品特性和质量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
高压放电法:高压放电法适用于大部分注射液产品,但常被误认为是有损检测,可能改变药品理化性能。Sumspring三泉中石通过Leak-HV高压放电法密封性测试仪验证,采用低电压技术测试的输液类和生物制品在检测后理化性能通常无显著变化。但对于特定产品,高电压可能引发影响,因此需通过实验确定适用电压范围。
其他方法:微生物挑战法、示踪液体法等通常为有损检测,可能导致样品报废。企业需权衡是否接受有损检测对样品的影响。
建议:
优先选择无损检测方法,减少样品损耗。
对于有损检测,需验证检测后药品理化性能是否受影响。
3. 生产现场的适用性
某些方法在实验室或包装设计阶段表现优异,但在生产现场可能面临限制。企业在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考虑其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可操作性。
案例分析:示踪气体法(氦质谱法)以高精度著称,适用于包装设计和研究阶段的微小泄漏检测。然而,在生产现场,氦质谱法的应用受限:
药品包装通常不填充氦气,若需检测,需将氦气压入包装后再测试,属破坏性检测,难以被广泛接受。
氦气成本高昂,批量检测的经济性较差。
建议:
评估检测方法在生产线的可行性,如设备操作复杂性、检测速度和环境要求。
4. 成本考量
检测方法的成本包括仪器采购成本和后期使用成本(如耗材、维护等)。企业在选择方法时需平衡精度、效率与成本。
案例对比:
色水法:成本低,但灵敏度较低,可能无法满足高精度要求。
氦质谱法:精度高,但仪器和氦气成本较高,适合研发而非大规模生产。
真空衰减法/高压放电法: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适中,适合多种剂型,性价比较高。
建议:
根据预算和检测需求,选择性价比高的检测方法。
综合考虑仪器采购、耗材、维护及人工成本。
总结与建议
选择无菌药品密封完整性检测方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综合考虑产品特性、检测方式、生产环境和成本等因素。以下为具体建议:
开展针对性测试:通过实际测试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避免盲目选择。
优先无损检测:在满足检测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无损检测方法,降低样品损耗。
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合生产现场操作的检测方法,确保高效性和可行性。
平衡成本与精度:根据预算和质量要求,选择性价比高的检测设备和方法。
Sumspring三泉中石作为密封性检测领域的专家,拥有丰富的检测仪器和解决方案,覆盖多种剂型和检测方法,并参与了《无菌药品包装系统密封性指导原则》的起草工作。企业可借助专业技术支持,制定科学、高效的检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