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长条铝箔袋无损密封测试仪 T/CNFIA 177-2023
在食品安全与品质管理中,包装的密封性是核心指标之一。无论是固体食品还是液态食品,若包装存在泄漏,不仅会影响保质期,还可能导致微生物侵入,从而危害消费者健康。因此,三泉中石认为,如何科学、快速且不破坏样品地检测包装密封性,成为食品企业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为此,T/CNFIA 177-2023《食品包装密封性的无损检测 真空衰减法》对食品包装密封性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规范。该标准明确提出:通过真空衰减法可有效检测预包装食品包装的密封性能,同时强调对于液态食品需谨慎测试,以避免检测过程中泄漏导致仪器污染。
真空衰减法的原理
检测的核心思路是:将样品置于测试腔内,通过真空泵将腔体抽至低于3000 Pa(30 mbar)的真空环境,随后监测腔体内的压升情况。若包装存在泄漏,腔体压力会发生变化,系统通过记录单位时间内的压差,计算出样品的泄漏率。由此可判断包装件是否具备良好的密封性。
检测仪器与功能
在该类检测中,三泉中石研发的LEAK-S 长条铝箔袋无损密封测试仪是典型的应用设备。其结构及功能设计严格符合标准要求,主要包括:
试验腔体:上下腔体设计,形成柔性密封测量腔,适配对应的食品包装。
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整个测试周期的压力变化,确保检测精准。
气导层:在腔体内层使用羊绒或海绵状材料,保持气流均匀,优化测试稳定性。
标准漏孔:采用通道型标准漏孔进行校准,确保系统灵敏度和准确度。目前通常采用通道型标准漏孔。
检测流程
试样准备:选择生产后完整的预包装食品,每个样品独立测试。
设备校准:利用标准漏孔校准系统灵敏度与基线稳定性。
参数设置:根据包装类型和规格,设定 5~30 秒的测试时间。
清零与验证:测试前进行清零,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测试与结果:将样品放入测试腔内,系统自动完成真空衰减测量,并输出泄漏率结果。
方法灵敏度
标准指出,检测腔体体积越大,灵敏度会相对下降。对于容积 ≤ 1 L 的密封性检测仪,其可检出的最小泄漏率达到1×10⁻⁴ Pa·m³/s(或 1×10⁻³ mbar·L/s),足以满足食品包装检测的高灵敏度需求。
三泉中石的解决方案
作为专业的包装检测仪器制造商,三泉中石始终致力于为食品、药品、日化等行业提供科学、标准化的检测设备。LEAK-S长条铝箔袋无损密封测试仪不仅符合T/CNFIA 177-2023标准的技术要求,还具备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灵敏度高等优势,能够帮助企业高效完成食品包装的质量检验。
通过无损检测方式,企业既能保证产品的安全与合格率,又避免了传统破坏性测试对样品的浪费。这不仅提升了检测效率,也助力食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质量优势。